曲师大首届艺术系的二十四个往事(一)

【写在前面的话】

在我们老书记朱振华组织号召下,我们首届艺术系音乐专业又在群里相聚。高科技圆了我们的团圆梦。梦想成为现实,思绪万千,往事历历在目……那些人那些年那些事,千头万绪、万绪千头……笨拙的文笔,只能将往事回忆点点滴滴,记录师生间的二三事,让往事冲刷心灵回味无穷……

1.学英雄演英雄,胡兰精神伴我行

曾记否?浪遏飞舟,到中流击水……

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那是一个被英雄情结激发荷尔蒙的年代……

我们76级艺术系音乐专业的学员们,入校后接手的第一堂大课就是排练歌剧《刘胡兰》。一颗颗年轻的心,被胡兰子的事迹感动得声泪俱下,咚咚咚地跳个不停。饱含着热泪,颤抖的声音,唱响了那首开幕曲:数九那个寒天下大雪,天气那个虽冷心里热,我从那前线转回来,胜利的消息要传开,胜利的消息要传开……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6岁的胡兰子,虽然只是二八年华,却已担任村里妇救会长,上前线、打敌寇、送军粮、做军鞋,样样都在行,事事跑在前。

还记得,饰演刘胡兰的女主孙英老师,当时她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除了上课就是排练,忙得不亦乐乎。她俊俏的脸庞、大大的眼睛、娇小的身躯、洪亮婉转的歌喉,像极了我们心目中的胡兰子……她上了台就即刻入戏把胡兰子演绎得出神入化,活灵活现,几乎孙英老师就是刘胡兰、刘胡兰就是孙英老师!    

还有歌剧总指挥邝祥盛主任,更是忙得不亦乐乎,一会指挥乐队,一会指挥合唱队,随着剧情的变化,脸上的表情时而开朗、时而伤悲眉头紧蹙……

当年的我,只是系里的一只丑小丫,在剧组跑跑龙套。饰演了一名扛枪的女民兵,跟在胡兰子屁股后面,送送军鞋、拉拉车子、送军粮上前线。闲暇时拉拉大幕,演出前后,搬搬道具,仅此而已就给予了我莫大的教育与心灵的洗涤。演英雄、唱英雄、学英雄、做英雄,胡兰子临危不惧,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照亮了我全部的人生历程!

之后,我们刘胡兰剧组,在系领导率领下,进行了巡回演出,从曲阜市大剧院到142部队,再到兖州的6185部队一共演出了10余场。

刘胡兰这颗英雄的种子播在了每个学员的心田,在古老文明古城飘荡……

2.自力更生建琴房,抗大精神放光芒

1976年的9月17日,我们工农兵学员入校了。艺术系作为曲师大的新建院系,耀世而来。在那个精神与物质相当困乏的年代里,刚入校就面临办学的巨大困难:只有教室没有琴房,怎么办?专业课怎么完成?经系里研究决定,我们自己动手,自建琴房!于是乎,在学校的西北角20亩地的荒芜处,一场热火朝天的琴房运动拉开了序幕……热情很浪漫,现实很骨感。稚嫩的学生娃们搬砖的搬砖、和泥的和泥,推土的推土,那场面那阵势,推起小车快如飞,一趟又一趟吆嘿。几天下来,学生娃的手上磨起了血泡、脸上挂起了油彩、身上沾满了泥土,相视而笑的时候,只看到一嘴巴雪白的牙齿……

朋友,你到过曲师大吗?你见过校园那拔地而起的一排排琴房吗?这就是76级首届艺术系的创举,这就是抗大精神的延续,这就是对学校的热爱!

3.我与路宾书记拉犁子

入校后,赶上了“三秋”。我们学院在时庄有片农场,因为我个子高大,分配的农活是拉犁子。在农村,拉犁子耕耙是马牛干的活,可我们学校没养牲口,这活只好由人来干。

第二天一大早来到农场,我便抢上了头一个犁铧,曾经知青,对这活不陌生。刚要开始,一位50岁开外,皮肤黝黑,双眼略深凹陷的一位老师来到我身边:“来吧同学!我们一起拉犁耙。”于是我跟这位老师一起合作起来,整个过程相谈甚欢,从当年南泥湾一直聊到今天艺术系的先上马后备鞍,从当年抗大一无所有一直聊到今天一张白纸能绘最美画图。在交谈中,我对老者的崇敬心情油然而生,于是脱口问道:“您贵姓,老师?”“我是王路宾。”顿时我目瞪口呆,做梦也没想到,这么鼎鼎大名的人物,竟然和我这样一名学生一起下地,一起流汗,一起耕种,一起拉犁.……共产党员,真是普普通通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啊!千载难逢、机会难得,于是我把自己想调专业的想法告诉了他。他乐着说道:“你瘦瘦的、高高的小姑娘,唱唱跳跳多可爱啊!”“我...我...我唱不好。”我难为情地说道。“谁说的,你刚才花篮的花儿香唱得多好听啊,都把我带回南泥湾去了!”“我没有基础,学音乐费劲,一张白纸,白纸一张。”“一张白纸好啊,一张白纸能画最美的画图啊!”我有来言,他有去语,最后把我说得哑口无言,心服口服。

三秋结束了,与院长的偶遇照亮了我的心,照亮了我的路,让我在人生路上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一通乱画,手持彩练舞出了一片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

4.我的恩师徐廷悦

徐老师是我的键盘课老师,一入校就师从徐老师。

他瘦瘦的小小的,像师长又像兄长。严厉而苛刻,和风又细雨。你不会,他不急不躁不紧不慢,一遍又一遍示范,一遍又一遍演练,可谓润物细无声。他拉起《西班牙斗牛舞曲》就一反常态了,那时刻,他像斗士,像猛虎,像杀红了眼的钢铁侠!一场独奏下来,大汗淋漓,情至深处,浑身解数全部到位。身教重于言教,言教多于身教。言传身教带出无数好学生。

徐老师教我们的法宝是:拉琴三到,手到耳到心到,缺一不可。还告诉我:和弦不是弹出来的,是一把一把抓出来的。一指一音,顺指弹奏,1.3.5指刚好抓出一个三和弦,一级四级五级,一抓一个一抓一个,抓到手为你伴奏服务。“多形象多具体”,“好理解不?”“好练习不?”“手指有记忆否?”当年这些深入浅出,言简意赅的话语,成为我练琴与教学的制胜法宝。

如今我的徐老师依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老师依然精神矍铄,斗志昂扬!您调皮的小学生张书敏,祝您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5.“金邝”——您为我们开采知识宝藏

当苏金英老师说邝兵都50岁时,游园惊梦般地吓我一跳,光阴如白驹过隙,短短一瞬便走过42年。

当年的小弟弟小帅哥也已至知天命之年了。脑海里只有他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的大眼神和那张会遣词造句的巧嘴巴。想必小弟在二老营造的优良环境中,已成长为国家之栋梁了吧!

金英老师担任我们视唱练耳,我们76级学生所有专业课几乎为零,老师们可以说是在进行扫盲工作。了解了我们的情况之后,苏老师无奈地说,咱们从头开始吧,从5生音阶12356开始,好唱易学,不至于出现小二度。于是一条条一节节地进行旷日持久的训练,开展官教兵、兵教兵的学习热潮。节奏把握不好怎么办?苏老师说:二拍四拍划对号,三拍六拍划三角……于是按照苏老师指示,同学们个个魔怔般地划着对号和三角,睡觉时拍着肚皮打节奏。

朋友,你能想象到金英老师如何会在短短一学期干掉一大群乐盲的奇迹故事吧!教学教学,七分知识三分教法。在苏老师带领下,我们发现了新大陆,挖到了视唱练耳第一桶金!之后的七声音阶西洋大小调都不在话下,统统过五关斩六将全部拿下。

苏老师给我们讲耳朵的故事:视唱练耳,两个内容:视唱是用心用嘴巴唱,练耳是用心用耳朵听。唱得准才能听得准,听得准才能唱得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知道《国歌》的作者聂耳吗?听力一流,除了训练有素还有天生好耳朵,大家写写看,他的名字里有四只耳朵。”苏老师幽默风趣地讲课令我们开怀大笑,这哪是枯燥的课堂啊,简直就是一节连着一节的讲故事、做游戏。寓教于乐,边玩边学,边学边玩。

之后,邝老师的和声学:“苏老师领导大家练习的是音乐旋律纵横的关系,一个音符一个音符横向排队,形成旋律,通过旋律唱出歌曲演奏出乐曲。我要讲的是音乐元素中纵的创作纵的关系。这种纵关系有个名词——和声,而论述规范形成纵关系的学问谓之和声学。”

邝老师掷地有声的课令我们神往令我们痴迷,而走出这种痴迷,明明白白和声学,花费了很多时间。终于邝老师带领我们在键盘上脑洞大开。给我画键盘图。我正琢磨在什么地方能画出88个黑白键来时,邝老师走到我身旁:“傻姑娘,看看88个键是怎样排列的?每一组7白5黑呀,一共几个音组。7个半。对呀!画出一组,就等于掌控了整体。”我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之后,管他横的纵的统统拿下——通吃!

金邝二位老师,通过深入浅出由表及里、由里及表的细致教学,带领我们攻克难关,走过一道岭翻过一架山,终于为我们打开了一座座音乐宝藏!

6.有位家人,在水一方

我的恩师邝祥盛与苏兰老师,80年代就去了广东某大学任教。虽然去广东多年,但我们总觉得老师从未走远,好像就在身边。而且老师在广东的家就是我们的家,成了我们南方的大本营。每每有同学出差广东,必然要去家里看看,两位老人就是久别的亲人,总有说不完的话,唠不完的嗑。恩师的家就是我们的家,几多温馨、几番叮咛,如同父亲般严厉,母亲般慈祥。老师在南方,心中有念想。每每有出差的机会,总想争取,因为能借机回南方的家,看看恩师。每每听到某某同学见到恩师,发回合影的留念,心中难免酸溜溜的:我若在,该多好!

光阴似箭,从未停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与恩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心有千千结,所幸一路上有您!老师,安康!有您,我们心旷神怡,有您,我们心情舒畅!


发布:曲阜师大新闻中心

终审:孙祥广



编辑:秦淑文 编审:李文振

发布:博鱼·体育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