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学院成功举办系列高端学术讲座

5月27-28日,翻译学院相继邀请中国政法大学/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法连教授,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邢永凤教授,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辉教授来我校讲学。三位学者结合各自专业领域分别做了题为《法律英语的学习与测试》、《敬、净、空的日本文化》、《批评认知语言学:理论与应用》的学术报告。 
    张法连教授全面系统地阐释了法律英语的内涵与学好法律英语的现实意义。他强调学习法律英语是为了“接地气”,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提高外语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张法连教授详细讲解了学习法律英语的路径思路及其相关知识,并运用许多典型事例(如“中宣部”的外译)指出中西文化差异对法律翻译的重要影响。他强调,翻译专业的同学应当博览群书,要多途径了解各专业知识。张法连教授深刻犀利的语言,风趣幽默的表达,博得了现场师生热烈的掌声。 
    邢永凤教授详细讲解了“七五三绳”这一独特日本文化现象,从“敬、净、空”三个维度介绍了日本人的特点,并且从全球化时代的角度诠释了中日文化差异对社会的重要影响。报告有效拓宽了日语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使广大同学对日本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激发了同学们学好日语专业的兴趣与积极性。 

张辉教授系统介绍了认知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CDA)当今两个有影响的语言学研究路径及其思路,并从CDA的微观层和宏观层两个维度,提出一种综合的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张辉教授指出作为当今语言学流派中发展迅速的两个流派,认知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都具有各自的理论特色,同时也都存在理论上的缺陷。它们二者之间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批评话语分析可以使认知语言学更多的关注社会。相比之下,认知语言学可供批评话语分析借鉴之处主要在于,认知语言学可以为CDA提供更多的路径选择,并提供一种将隐喻表现、前景和背景等加以理论化的策略。 
    本次系列高端学术讲座的举办是翻译学院高度重视学术研究、加强学术交流的重要举措。在当前呼吁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全球化文化融合与跨学科多途径学术研究的时代背景下,三位学者的报告对翻译学院师生有效地拓展学术视野、提高科研能力,开展学术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术平台。 

附:报告人简介 
    张法连教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法学博士、明尼苏达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现任中国政法大学/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法律翻译、法律语言、中美关系的研究工作等。系北京外国语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曾任美国印第安纳州司法部副部长助理、美中友好交流促进会主席、天津市河西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中共重庆市北碚区委常委等职务。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翻译》、《法律适用》、《当代世界》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辞书等30余部。同时兼任《中国ESP研究》编委会委员,法律英语证书全国统考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法律语言学科规划研究”等。 
    邢永凤教授: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日语系主任。兼任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日本哲学会理事。2005年毕业于日本山口国立大学,获博士学位。2009-2011年于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中日文化交流史、日本思想文化、日本儒学史、东西比较文化、异文化形象研究等。科学研究:1)主持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等多项;2)著有《前近代日本人的对外认识》、 译著《日本学者论中国哲学史》;3)在《东亚论坛》、《山口地方史研究》、《日本研究》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张辉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专家,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秘书长兼副会长,江苏省外国语言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功能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语用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2002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获语言学博士学位。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语言加工的神经机制研究,外语学习的神经机制研究以及批评话语分析的认知语言学视角。科学研究: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重点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国家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1项;2)专著和编著5部;3)在Journal of Neurolinguistics、《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来源:翻译学院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杨秀娟)


发布:博鱼·体育新闻中心